武史春秋 · 百家术略
Wu Shi Chun Qiu Hundred Strategy
图片
图片
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文化中,明清两代的少林拳法无疑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。而谈及这一时期的少林拳法传承,两部珍贵的秘籍——《拳经》与《拳经·拳法备要》便成为了无法绕过的重要篇章。
《拳经》一书,据其序文记载,源自明末张松泉所传,后经张鸣鹦编辑整理。至清康熙年初,由张孔昭(号横秋)或其门人付梓出版,使得这一少林拳法的精髓得以流传百世。全书收录了少林寺玄机和尚的遗法,这些拳法秘诀无疑是少林武术的瑰宝。民国十六年,上海国技学社将此书改名为《玄机秘授穴道拳诀·跃打骨科秘本》并翻印出版,使得更多的武术爱好者得以窥见少林拳法的真髓。与《拳经》相辅相成的另一部秘籍——《拳经·拳法备要》,同样收录了玄机和尚的遗法。其内容之丰富、拳法之精妙与《拳经》颇为相似。然而,根据罗振常所写的序文所述,《拳经·拳法备要》原为抄本,且各为一卷。因其被视为少林正宗,故以此书名出版。此书的整理出版工作由张孔昭承担,并由曹焕斗进行注释。曹焕斗不仅将《拳法备要》与《拳经》合并出版,还增加了插图,使得读者能够更为直观地理解拳法之精髓。清光绪二十年,这部著作在上海问世;至民国二十五年再度翻印,足见其受欢迎程度之广泛。武术史学家唐豪对这两部秘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,并将研究成果收录于《中国武艺图籍考》一书中。他指出,曹焕斗曾言《拳法备要》流传已有一百余年;而曹氏编辑《拳经》的时间为清乾隆四十九年。若从此时间点向上回溯一百余年,则可推测这两部秘籍最早可能是在清康熙初年传出的。这一推论为我们揭示了这两部秘籍的历史渊源和传播脉络。此外,唐豪还通过实地考察少林寺并获得了西塔历代僧侣墓碑的拓本资料。他发现,从明至清顺治年间的墓碑上所刻的法名均属“玄字派”;而在清康熙以前的埋葬者名字上则加写了金字旁(铉),以避免与以前的法名混淆。这一发现为我们揭示了少林拳法传承的谱系和辈分关系:玄机和尚可能先将拳法传给陈松泉;陈松泉再传给张鸣鹦;张鸣鹗最后又传给了横秋等人。这一传承脉络不仅印证了《拳经》与《拳经·拳法备要》两部秘籍的真实性;同时也为我们揭示了少林拳法在明清两代的传承与发展历程。《拳经·拳法备要》内容如下:拳经部分有:1、拳经序;2、张孔昭先生序;3、问答歌诀二十;4、周身秘诀十二项;5、下盘细密秘诀,6、少林寺短打身法;7、场中切要;8、守身切要;9、身法操持;10、总论入身煞手猛迅精微秘要;11、走盘;12、论八面肩头;13、练手法秘要;14、口传百法;15、论一闪之法;16、走左右盘开法;17、提劲运用之法;18、迷拳;19、迷拳盘;20、迷拳用肩法;21、从上劈下;22、乌龙戏珠;23、黄龙抱蟾;24、凤凰展翅;25、闭阴扫阴;26、太山压顶;27、醉八仙歌;28、死手解求。拳法备要部分有:1、总歌诀;2、身法指要;3、手法指要;4、步法指要;5、眼法指要;6、气法指要;7、百法同源;8、道勿乱传;9、步行之图;10、交盘口诀;11、呆架式(图);12、少林寺玄机和尚传授身法图:(a、铁闪大法;b、戏珠大法;c、捉蟾大法;b、压顶大法;c、单披式;f、狼拳护胸式;g、端露式醉步;h、闭阴大法;i、扫阴大法;j、勒马步插掌式;k、提步铁闪式;l、腾挪偏闪式;m、已出插掌式;n、左肩出势式;o、垂肩式;P、八仙醉步图式;q、葫芦式;r、站步式;s、铁拐李颠桩式;t、破打边盘式;u、中盘式此破法;v、走外盘式;w、玄机和尚步式);13、走盘太极八步全图;14、论玄字步(图);15、张李盘步(图);16、颠狂歌诀;17、双闭歌诀;18、寒鸡步诀;19、铁牛耕地;20、闪步歌诀;21、右左铁扫;22、论下步秘要;23、少林寺短打推盘步法(图)。图片
图片
武宗
图片
文创
武术史话 兵哲百家
武术的博大精深,有着丰富多样的历史渊源,包含哲学、兵法等文化内涵。武术不仅是一种身体技能,更是一种文化和哲学的体现。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散户配资网站找加杠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