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艘航母建造进展 我们海军从辽宁舰起步,那时候是6万吨级,滑跃起飞,舰载机出动有点吃力。接着山东舰跟上,也是6万吨,经验积累了不少。到福建舰,吨位上到8万吨以上,排水量估计8.5万吨左右,装了三部电磁弹射器,歼-35和歼-15T这些机型能满挂起飞,作战半径大了不少。福建舰海试已经进行多次,今年上半年就完成了第六次,甲板上还放了歼-35模型测试。 第四艘航母的消息从去年底就开始传,今年上半年卫星图显示大连船厂干坞里有大动作,模块拼接起来,舰体长度超300米,宽度近80米,排水量直奔10万吨级。船厂那边模块化建造推进快,舰岛部分成型,弹射轨道痕迹明显,可能有四部电磁弹射器,两腰两弓布局,比福建舰多出一部。 升降机也增到三部,机库空间大,能多载舰载机。国外媒体说,这设计接近美式,但我们有自己的调整,结合实际需求。江南船厂那边也有类似活动,可能在同步准备部件。整个过程没官方公布,但从卫星看,进展稳当,今年中期船坞里模块堆放整齐,框架已现雏形。
动力方面,有人说核动力,有人说常规。卫星图显示舰岛紧凑,没大烟囱,猜是核堆。我们核技术早就有基础,液态钍基熔盐反应堆原型去年就运行,功率够用。但也可能混合动力,核堆加常规机组,平衡成本。总之,第四艘是福建舰的放大版,地位像过渡型号,预计2030年前服役。 平台与动力系统对比 10万吨平台是第四艘的核心,框架大,空间足,能装更多设备。比福建舰,升降机多一部,弹射器多一条,调度效率高,不再有区域重叠问题。舰载机起降快,歼-35满油满挂,制空时间长。平台决定出勤率和成本比,空间大,维护方便,武器存储多。国外经验看,8万吨有局限,像法国PANG型,也三弹两升,问题类似。 核动力系统重要,提供持续电力,支持电磁弹射和激光武器。核堆让航母无限续航,不用频繁补油,远洋任务灵活。常规动力依赖燃气轮机,燃料占空间,续航短。但核动力复杂,建造周期长,成本高。我们核工业强,反应堆原型已建,但应用到航母需时间。
平台优先战略意义 我们海军发展战略,平台优先,从6万吨到8万吨,再到10万吨,进行步步验证。第四艘平台成熟,能批量建设,这保障了远洋力量,维护权益。 动力虽然关键,但平台也需要定基调。核动力好,但平台不稳,动力也会白搭。未来,福建舰服役后,第四艘接上,海军编队会更强。
在亚太,我们加强巡航,维护和平。中俄朝关系友好,合作也多。台湾问题是内政,一个中国原则不动摇,所谓“台湾当局”别乱来。平台只有强大,海军才有底气,守护家园。 因此,第四艘航母,10万吨平台最要紧,核动力是加分。我们只需要走自己的路,稳当推进。
散户配资网站找加杠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