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老师一个电话打过来,先是抱歉,再是通知。说白了,就是孩子在班里待不住了,教室里快没人了。
这几天,天津的家长群里,几乎不存在安静模式。任何一条消息,都可能是一次小型的恐慌演习。手机一震,看到老师的名字,心就先提起来一半。紧接着就是那套熟悉的流程:某班今天不点名,线上课三到五天,托管和社团活动一并暂缓。理由大家都心照不宣。
学校走廊里消毒水的味道,似乎比上个月浓了好几个级别。门口负责测温的老师,胳膊下夹着记事本,一边提醒家长们别扎堆,一边嘱咐孩子们多喝水,声音里透着一股疲惫。按照市教委的指令,一个班单日新增超过五个,或者一周累计超过十个呼吸道感染病例,就得启动临时停课。截至11月10号,全市已经有2392户次的学校接受了防控专项指导。这个数字背后,是每一所学校紧绷的神经。
其实,信号早就给出来了,只是没几个人起初真正当回事。
11月4号,市卫健委开了个冬季健康相关的发布会,很明确地指出了今年的主力毒株是甲型H3N2,一个跟去年H1N1不太一样的对手,并且给出了一个大致的时间窗口:天津预计在11月下旬到12月上旬,可能会迎来流感高峰。话说的很清楚,学校这类集体单位是高风险区。
没过几天,11月7号,市环境气象中心和儿童医院又联合发布了一个儿童流感气象风险,预告13号之后,风险等级会从4级中低风险,调到3级中风险。紧接着,11月10号,市疾控局的周报里,流感分级直接从Ⅰ级提到了Ⅱ级。这意味着,我们已经身处流感活跃期了。这些预警,不是为了制造恐慌,而是想让大家把节奏踩准了,别等病毒都敲门了,才想起来找锁。
今年的H3N2,传播起来有点不讲道理。它的特点是来势凶猛,尤其是在孩子们身上。很多家长都描述,上午还好好的,下午几个小时内体温就直冲39甚至40度,伴随着寒战和全身酸痛,吃了退烧药降下来,没多久又反弹,简直是在熬鹰。咽喉干痛、干咳无痰是标配,有些大一点的孩子还会喊胸闷。学龄前和小学的孩子,更容易附带出现恶心、呕(ou)吐、腹泻,一开始还以为是吃坏了肚子。
折腾个两三天,清鼻涕流下来,眼睛又干又黄,脸色通红。更让人头疼的是,呼吸道合胞病毒、鼻病毒这些也都没闲着,在同一个场子里凑热闹。医生在诊室里,常跟家长念叨一句话:这可能不是一个病原体的问题。 这是最麻烦的,混合感染,让病情变得更复杂,恢复得也更慢。
天津儿童医院的门急诊队伍,肉眼可见地变长了。有家长说,凌晨三点挂号,排到快天亮。抱着蔫蔫的孩子,在走廊里给水杯兑温水,毛绒玩具被胡乱塞在包里,孩子困得靠在大人肩膀上,呼吸都带着喘。这种场景,比任何数据都更有冲击力。
看到全国北方地区的数据,或许能让人稍微冷静一点。流感阳性检出率,从第41周的3.5%,一路涨到第44周的17.5%。这根上扬的曲线说明,流感正在整个北方地区爬坡,天津不是孤岛。具体到本地,虽然天津的流感样病例就诊比例(ILI%)是4.16%,还没到4.40%的基线,但这个数据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。ILI%低于基线,不代表你身边就风平浪静。另一个更能反映体感温度的数据,来自美团健康和天津疾控的同步信号,显示甲流指数较上周增幅高达158%。这个增幅,才更接近家长们在群里感受到的那种扑面而来的紧张感。
免疫屏障的缺失,是今年感觉特别难熬的一个关键。因为去年流行的是H1N1,很多人体内建立了一定的防御。但今年换了H3N2主攻,大部分人,尤其是孩子,对它没什么抵抗力。再加上多种病毒叠加流行,学校和医院承受的是双重压力。还有一个时间差,去年天津的流感高峰是在12月中下旬,今年明显提前。这个变化,打乱了所有人的计划,教学安排、家长的工作和作息、医疗资源的调配,都得跟着往前赶。
怎么判断要不要去医院?记住三点就行:一是高烧不退,体温反复超过39度,特别是孩子出现呼吸急促、精神萎靡、嗜睡,别犹豫,马上去医院。二是出现明显的胸闷,或者咳嗽持续加重。三是孩子精神状态不对劲,比如有脱水迹象,或者严重腹泻。这些都不是能在家再观察一下的信号。
这时候,各种消息也开始满天飞。有人在朋友圈发所谓的罕见并发症截图,也有人说这次停课会一直持续到高峰结束,还有社交平台在讨论H3N2已经出现变异。对于这些,权威的医疗机构和疾控部门并没有给出确切的说法和数据支持。别让未经证实的消息,影响了你的基本判断。官方的临时停课,一般也就是三到五天,然后评估复课。
现在能做的,其实都很朴素。预约流感疫苗,公众号上就能操作,能早打就别拖着。勤洗手,戴口罩,少去人多的地方,这些老生常谈的话,现在就是最管用的策略。家里如果孩子病了,尽量分床睡,餐具分开用,多开窗通风。这些小事,累加起来就是一道屏障。
接下来的几天,节奏可能还会更紧。13号以后,儿童流感风险升到3级,学校那边会不会出台更细致的防护措施,是家长们该留意的。医疗机构的药品储备能不能跟上,也是个考验。多部门的联防联控已经在跑了,系统在追着需求跑,跑得有点喘,但终究是在跑。
高峰总会过去,但趟过这条河,需要我们每个人都走稳一点。如果你正在给孩子预约疫苗,那就把时间记在日历上;如果孩子的班级正在线上课,就从容地切换模式;如果家里的药箱该补货了,别等到半夜才想起来。把能做的都做了,剩下的,就交给时间和数据。
散户配资网站找加杠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