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记者 尚青龙
搅动外卖市场的京东在金融领域再掀风云。近日,京东集团以30.14亿元的交易对价,成功受让中信集团持有的中信青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(简称“青岛AMC”)66.67%股权。至此,京东已形成“支付(京东支付等)—消费信贷(捷信消金)—供应链金融—不良资产处置(青岛AMC)”的完整金融生态闭环,青岛AMC或借此迎来全国性发展机遇。
青岛AMC五年易二主
青岛AMC的故事始于2015年9月,由青岛国际投资有限公司(青岛国投)发起设立,初始注册资本10亿元。作为地方金融改革的产物,它于2016年2月摘得全国首家市级AMC(资产管理公司asset management companies
)牌照,获得批量处置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资格。彼时,公司股东包括青岛国投、招商投资、青岛港和青岛地铁金控,其中招商投资持股30%,为重要股东。
2021年,青岛AMC迎来第一次重大转折。受监管政策引导AMC“回归本源”及部分股东战略调整影响,招商投资等股东退出。中信集团通过旗下公司以25.79亿元收购了66.67%的控股权,公司随之更名为“中信青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”。
时隔四年,股权再度变动。2025年6月底,中信集团旗下公司挂牌转让所持全部66.67%青岛AMC股权,底价30.14亿元。最终,京东集团胜出,将这家具有稀缺牌照价值的AMC纳入麾下。
据公开的财务数据,青岛AMC的基本面为此次交易奠定了基础。2024年,公司营业收入1.66亿元,净利润1.01亿元;2025年前5个月,净利润已达0.91亿元,盈利能力稳健。
频频落子,京东金融生态闭环
京东此次重金落子青岛AMC,绝非孤立事件,而是其深化金融战略的关键一环。
京东近年持续加码金融牌照,打造金融生态闭环。早在2019年,京东已通过旗下京东科技持有北京资产管理公司15%股权(参股)。此次控股青岛AMC,恰好符合国家金融监管最新《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》中“一参一控”的要求。
今年5月,京东集团还正式获得了全国性消费金融牌照。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天津监管局官网发布批复,宣布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天津京东消费金融有限公司。这标志着京东消金正式入主捷信消金,成为继百度、阿里后正式布局消费金融牌照的第三家互联网“巨头”公司。
至此,京东已成功构建了一个覆盖“支付(京东支付等)—消费信贷(捷信消金)—供应链金融—不良资产处置(青岛AMC)”的完整金融生态闭环。这极大地增强了其金融业务的协同性和风险处置能力。
业内普遍认为,京东控股青岛AMC后,将重点发力个人贷款不良资产处置市场。当前,中国个贷不良率持续攀升,处置需求激增。仅2024年银行公开转让处置的个贷不良资产规模就高达2258亿元,同比增长80%。再考虑到中国当下的个贷和信用卡市场不断加剧的坏账风暴,这无异是个万亿级的庞大市场。
更重要的是,7月15日生效的《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》为地方AMC收购个贷不良资产“松绑”,允许突破地域限制。这意味着手握青岛AMC牌照的京东,可以跨地域开展个贷不良业务。
山东不良资产处置或迎新局
传统的AMC在企业不良处置上经验丰富,但对分散、小额、数量庞大的个贷不良处置往往效率低、成本高。京东打造的金融生态链可以将大数据风控、精准用户画像、智能催收等技术深度应用于青岛AMC的业务中,为其发展带来全新思路。目前,京东已具备“精准获客-放贷-处置-催收”的闭环能力,可以帮助青岛AMC迅速提升在个贷不良等新兴领域的专业能力和市场份额,有望在全国59家持牌地方AMC中脱颖而出。
除了个贷不良处置之外,京东还有望为整个山东的金融不良资产批量收购业务注入“科技动能”。根据7月15日发布的新办法,计划单列市的AMC只要经过省地方金融管理机构同意,可以将金融不良资产批量收购业务扩大到全省范围。也就是说,只要获批允许,京东入主的青岛AMC就有了更大的业务想象空间,其凭借强大的科技金融生态,有望在化解区域金融风险、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更高效能,为全省不良资产的处置提供更优解决方案。
散户配资网站找加杠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